
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,區塊鏈、人工智能、雲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快速融入生產生活。隨著互聯網的進階發展,數字信息技術革命的下一片藍海呼之欲出。
從2021年開始,騰訊、Facebook(臉書)、微軟等國內外互聯網知名企業開始全力佈局一個新的領域,即元宇宙。
在它們看來,元宇宙是移動互聯網的繼任者,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。元宇宙可能會成為互聯網發展的新方向,也可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下一形態。元宇宙的探索將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,推動數字經濟走向新的階段。探索發展元宇宙,有助於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加快數字化升級,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。
技術融合賦能實體經濟
算力和數據是元宇宙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,而元宇宙和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5G基礎上的“ABCD”,其中
A是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,
B是區塊鏈(Blockchain),
C是雲計算(Cloud),
D是大數據(Big Data)。
算力的多元化和精細化應用
算力是元宇宙的基礎要素,也是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晴雨表。在物理世界中,電力是很重要的生產力要素。到了數字經濟時代,算力成了非常關鍵的指標。人均算力可以反映一個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。數字政府、金融科技、智慧醫療、智能製造等互聯網創新領域都需要算力支撐。
算力的發展速度非常快。在摩爾定律中,芯片性能每18個月翻倍,而現在算力翻倍的時間基本上可以縮短到3~4個月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要促進算力中心的健康發展,就需要明確數據中心、超算中心、智算中心這些“應用”是什麼,也就是如何把多元化的算力對應到不同的應用場景之中。比如,智算中心的發展主要涉及圖像處理、決策和自然語言處理三大類,不同的應用場景適配不同的算力中心是發展算力的關鍵一步。
在發展算力時,我們必須充分考慮碳排放因素,加快佈局綠色智能的數據與計算設施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比例,推動“綠色計算”的發展。
數據的分佈式存儲和價值賦能
除了算力,建設元宇宙和數字經濟的另外一項重要的基礎要素就是數據。2020年4月,中國國務院發布《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》,首次明確數據成為五大生產要素之一,並明確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,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,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,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等要求。隨著中國數字經濟推進速度的加快,各行各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數據,為數據要素化、市場化奠定了穩固根基。現在,數據要素有了,關鍵是如何存儲並使用這些數據。
元宇宙是一個由數據組成的世界,分佈式數據存儲成為維持元宇宙持久運轉的基本方式。同時,在數據的使用過程中,數據生產者、管理者、整合者、使用者等角色之間的權利邊界存在一定的模糊交叉,這導致數據要素的產權屬性難以確認,也引發了大量數據濫用的情況,因而嚴重阻礙了數據要素的流通和使用。所以,數據確權是數據要素實現流通交易和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前提。
區塊鍊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。我們可以將區塊鏈理解為一種“確權的機器”(為數據資源提供極低成本的確權工具),並在數據實現確權後打通流轉,從而使數據真正成為一種資產,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。除此之外,我們還要注意切實保障數據安全,完善數據資源確權、開放、流通、交易的相關製度,保護個人隱私數據,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,強化關鍵數據資源保護能力。原文網站